1993年4月,中央决定调我到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,并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、党组书记。那时候我对外文局几乎一无所知,报到的头一天竟然找错了门。6年来,我与外文局的同志们朝夕相处,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同时对我国对外书刊宣传的这一重要机构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到外文局时,我已经52岁了。在学校学习时,我一直是位学习优秀的学生,唯独外语没学好。可这次偏偏让我到外文局工作,我觉得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。所以,我初到外文局的第一次讲话,就实话实说“我不会外语”。据说,在外文局的历史上,还很少有我这样的局长。
一晃6年过去了。我越来越认识到,书刊外宣工作不仅重要,而且很有学问。许多人在这里几十年笔耕不辍,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,但在国际上却很有名气。到今年,外文局成立已经50年了,外文局辉煌而光荣的历史,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最感骄傲和自豪的。
新中国诞生之初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采取经济和舆论封锁相结合的政策,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中。在这一形势下,要为我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外部条件,必须在舆论上打破西方的封锁,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。外文局的前身正是为适应这一形势,在中央的领导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组建起来的。那时候不叫外文局,而称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,除了承担用外文向国外发布新闻广播和时事性新闻稿、管理在华的外国新闻记者外,还以“外文出版社”的名义出版介绍中国革命经验和毛泽东著作等政治性小册子,对外介绍新中国。以后又适应对外宣传发展的需要,陆续创办了《人民中国》、《人民画报》等外文期刊。到70年代末,外文局每年以1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外文期刊1000至2000万册,以3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图书500万至800万册,发行范围扩展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外文局的书刊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外宣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长期以来对正确介绍中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这里有一支懂政治、懂外文、懂对外宣传,思想和作风都比较过硬的职工队伍。历史发展到今天,既为对外宣传开创了从来没有过的好形势,也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许多新问题,外文局的中心任务没有变,但宣传的本身在起变化,实现宣传的方式和手段在起变化。外文局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都感到了改革的迫切性,思想观念大大转变,可以说现在是人心思变、人心思进。
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提出了“面向市场、发展自己”,走内涵提高的路子,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。有一次,记者问我,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,外文局遇到了许多新问题,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。我说,改革开放的深化,经济体制的转变,对外文局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其中冲击最大的是出版发行。我们的书刊面对的主要是国际市场和国外读者,过去的出版发行完全靠计划,全由国家包下来。现在改为以贸易发行为主。既要宣传我们自己,又要进入国际发行主渠道,进入异国图书市场。可是,怎样让读者愿意自掏腰包去买,这又是个难题。显然,过去那种只管出版不管发行的做法已经不行了;只管出版而不计成本、不讲效益的做法也不行了。外文局的同志们已经清楚地看到,出路只有立足市场。从这两年的情况看,我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,我们出版的书刊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,并开始进行布局调整。《北京周报》增加了中英文对照的栏目;《今日中国》的中文版已经改版,增加了经济报道的份量;《人民画报》在继续办好外文版的同时,中文版从今年第一期起也已经成功改版……我相信,只要我们的思想观念、运行机制真正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,外文局一定会出现新的生机,创造新的辉煌。
(本文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局长)